当我们总是关注杨先生的个人生活时,我们自我渺小的路令人无奈地越走越远;而当我们关注杨先生的科研贡献、家国情怀时,我们自我崇高的愿望和努力会越走越宽。我不懂物理,但这短短三集的纪录片也唤起了我试图卓越的短暂冲动;虽然自知这冲动会因为自己平庸的禀赋和意志很快消歇,但这瞬间的崇高感还是那么美好。印象最深的几点:1、为中国科研募集奖学金,杨先生亲力亲为,为了清华高研院甚至卖掉自己美国的房产,为纠正教授不愿上本科生课程,杨先生亲自上大一物理一学期;2、清华当然主要关注最优秀的人才,但学科方向的把握极为重要,哪些是大有前途,哪些是强弩之末,方向对了事半功倍!
大先生当之无愧!
连看两遍,生的聪慧、活的通达,采访时快百岁了说话清晰高效,记忆力惊人,希望杨先生再活十年,继续耄耋新事业。p.s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竟总能踩稳每个时代节点,既能保全自己安心做科研,又能改变世界推动大事业,除了幸运,他对社会形态及政治关系的理解也一定清晰无比。
对于这样一个比肩牛顿的大神,一切语言形容,挖苦,讽刺,都是苍白的,清者自清,浩气长存。但也不应刻意忌讳到边角料地步。
除了尊敬还能说什么呢科教兴国加油我们这帮年轻人
所以人家的成就何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程除了卧槽,不能用其他言语表达自己的震撼。
跪着看完
时逢杨振宁先生一百岁寿辰,在南风窗上看到一篇介绍杨老生平的文章,被里面所引用的杨老年轻时照片的风华正茂所吸引,遂找来这纪录片来看。片子分不负韶华、家国情怀,东篱归根三部分,囊括了杨老求学、科研、报国的人生三事。求学时期的卓越一方面来自父亲杨武之的教化和启蒙,一方面来自天赋异禀。杨老说本科和研究生的七年求学生涯,决定了未来的道路,令人感叹大学阶段真的是求学乃至塑造人生的关键,务必得学到点真本事。杨老在美留学的照片更是目光矍铄意气风发,令我也向往起留学来。杨老是清华的荣光,幸而与杨老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却因自己没成为“最优秀的科研人才”而无缘拜见而遗憾。为年少无知时对杨老缺乏的尊敬而惭愧。“我为我中国人的文化背景而骄傲,同时也为贡献于现代科学而满足。”真励志。片子本身一般,五星给活着的传奇。
杨先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过纪录片太短了,剪辑太差了,声音都是跳的。能不能有点敬意!!!
看完头皮发麻,杨先生太厉害了
物理启蒙得有点晚了谢谢伟人健康长寿吧心里一股战战兢兢生怕传奇凋零太多勤劳和耕耘的智慧没当看见新闻一股难以言喻的伤感就如同外公的去世😩
杨先生是伟大的,向他致敬
从纪录片角度说《大先生杨振宁》,节目本身文案存在脱节感,主要体现在每集结束后的官方空洞的形容词。但从内容说,无论是杨先生本人,还是被采访的其他院士们,都值得五星。
我只是遗憾,我暂时不能够理解他的思想。(相信有一天我可以理解
@2022-03-1920:38:51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有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杨武之一直希望在物理学界已经成名的杨振宁能有机会回国工作,但他也矛盾于当时的中国不利于杨振宁的个人学术进展。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直到临终杨武之在心底也没有宽恕过。但杨振宁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国,始终以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感到骄傲。中美关系缓和后,杨是美籍华人知名学者中访问中国第一人,并在之后多次回到国内讲学。改革开放后,杨积极筹募资金为来访的中国学者提供经济资助,使中国科学家更好与世界前沿接轨。为了募集资金,杨一个一个找有钱人捐款,还亲自写感谢信致谢。为了支持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甚至卖掉自己的房产捐给基金会。杨向周呼吁要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得到周和毛的认可,影响了一批知识分子的命运。杨用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践行了邓稼先千里共同途的嘱望。
杨振宁的聪明是亿里挑一的,身体又这么好。真是大圆满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