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所有人在这里都变成了生命的忠实信徒。敬畏生命——在任何时候。
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机场见证到比婚礼上更多真挚的亲吻。
经济发达决定了你有选择死得有尊严的权利,而中国乃至很世界绝大多数地方人没有这样的选择,关注死亡是一大进步,但现阶段也仅仅是发达地区文青的自我感伤,中国的临终关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题材加分。中国版“入殓师”。护理临死之人,让他们有尊严地、祥和地离开这个世界,既帮助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给生活着的人带来了抚慰,并促使人树立更加理性而温情的生死观。
《生门》讲述的是起点,本片记录的则是终点。人世间,除了生与死,其它都是小事。
死生亦大矣。万茜的旁白是治愈的,是一丝暖意。
具有人文关怀电影
我爸肺部鳞状细胞癌晚期,七十多了,老了特别固执,开始不去看病,自己看中医的书,还煎中药,化疗也不搞,嫌弃医生年纪轻。他武汉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代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家地区科技一等奖。书都读到屁眼里去了。另一个亲戚肺癌,没啥文化,查出来后直接化疗,现在都三年了。他这才半年,就只能在床上等死了,你他妈又不是学医的,看了一大堆中医书,还要跟医生讨论处方,要自己增减药材。。西医的医院医生都看着他烦了。。。
西藏生死书里说过,中国文化一直逃避死亡话题,可是死亡在每个人生命中都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时候认真对待这个话题了。
中国文化自古忌讳死亡,我们一直回避相关的话题。前段时间看《最好的告别》,深感于国外临终关怀已达到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阶段,我们在这方面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人,需要有尊严的活着,更要有尊严的死去。
死亡,哪有那么容易,遗憾的种种还没来得及啊,但这就是人生啊!
这个选题不错。不过这只是上海,多少人得不到这些关怀照顾尊严。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和母亲断绝关系10多年的女儿,母亲临死也没能找到她,带着遗憾离世。母亲嘴里说“很宝贝的”,除了小时候放外婆家也不知道自己还做错了什么导致这样,猜还是儿子女儿不平等对待吧,要不女儿也不会如此绝情。
我们都在关注出生,其实死亡也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
临终关怀这个题材的纪录片真的不多。
虽有点煽情,但寓意是好的。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多看看这类纪录片,热爱生命好好生活。
我现在就有点期待最后完全一个人的死亡了。
看了二十分钟眼睛就哭肿了,看不了这种题材的,赶紧关了
娓娓道来,生命的来,生命的去。很怕自己老了,无所依靠。可是,又不愿意因为此,而随便去选择婚姻。
(配音好膈应...)
可以建个“删除配乐旁白出佳作”的纪录片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