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片不够政治,爱情片不够爱情,除了LindaHunt,没什么讨人喜欢的角色。外国记者一如既往都是窝囊废,如果没有本地人的帮忙,根本毫无作为。
基于历史题材,充满神秘主义气氛。英俊的澳洲记者、美丽的英国外交官和侏儒般的印尼本土记者之间,投射了大量的后殖民隐喻。反复出现的皮影戏,则暗示着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他人的主宰,最后却发现自己受制于更高层次的力量。影片同时批判了左翼革命者、右翼独裁者和国际媒体,片末有印尼屠杀华人的情节。
苏加诺。能见各种人性,手法太高
三星半,等了两年,终于看完了。虽说有点失望,但有几个地方剧情还有对话,真是妙极了。谈话时的调度可以说是教科书。时不时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元素(皮影,亚洲服装文字乃至反常的反射人脸),带有神秘气息,又使得影片的风格化更加明显。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来,奥利佛斯通的萨尔瓦多了。不同的是,斯通要燥的多,且过度的关注政治以及强调一种小民为主的价值观念,威尔要冷静不少,而且对于新闻媒体的反思乃至文化方面的小心思要好得多。不过我还是给少一点分吧。
震撼二字是我最大的感触
ifjustfocusingonthelovestoryandletthewholepoliticalthingbeawonderfulbackground,itwouldbeatruelysensualandtouchingpicture,butit'smuchtooambitiousandthepayoffdidn'tholdupatall
前面又神秘又传奇紧张曲折精彩绝伦,后面看的教人差点睡死,不过总体来说这本片子知名度不该这么低,是因为它的政治主张吗?看来我们现在也处在危险年代
那句Icreatedyou实在给现实主义的题材增添了一句奇幻色彩。塑造也太好了。有信仰,爱生活,赏识人才,愿意提供帮助的坚定的人才,在信仰破灭后精神崩溃铺垫太好了
彼得·威尔好莱坞亮相作品,金棕榈提名+奥斯卡女配,成绩不俗。澳大利亚人拍印尼,混杂着战时爱情+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和对第三世界的猎奇观察。唯一亮点,LindaHunt女扮男装出演,拿下奥斯卡女配名至实归,个人演技顶峰。
澳洲记者、华裔侏儒、本地革命者,相互凝视的视线之网。皮影与相片,注定死去的灵魂。
有深刻的地方,也有不够圆满的地方。设置Billy这个人物非常耐人寻味,他到底是为了指引所有人走向正确的道路,还是另有目的,结果最后非常口号式的死亡让这个人物的意味大打折扣
很多矛盾、很多对立的一部电影,比如Guy的理性和Billy的理想化的对立。可惜整部电影放在印尼历史的大背景下,并没有平衡好历史和爱情的比例,有点两边不讨好的感觉。26岁的MelGibson美艳绝伦,完全没法从他身上移开目光。LindaHunt女扮男装,演了个性格复杂的小侏儒,奥斯卡最佳女配当之无愧。
Nopoint...
7/10MelGibson成为好莱坞巨星之前简直帅的不像话,不过风头还是都被Billy这个诡异的选角抢了。作为TheActualofKilling前传来看别有一番滋味
一段经历,一段历史。复杂历史事件下的心态、感情与关系。琳达亨特女扮男装演的真好。
危险年代六O年代印尼政局动荡不安,澳洲记者汉米顿与摄影师不惜冒着内乱的危险,采访人民饥寒交迫及反苏哈诺政府的狂潮,结果共军攻进首都,汉米顿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时代剧变……--------这些历史背景都知道,再通过影像世界来看看不同观察吧!
21/12/23
说实话这个剧情在政治类和记者题材里面都不算出彩,不过看到汗津津的演值巅峰梅尔·吉布森和湿漉漉的西格尼·韦弗也算是值了。
少见的以印尼历史题材为背景的西方记者电影,前半段充满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借印尼传统木偶戏隐喻着西方社会与东方文明的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同时又借一个印尼侏儒口中的“Icreatedyou”拔高立意,即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明实则是被作为一个对立概念而孕育的,这一概念自其诞生开始便是为了衬托西方,作为其反应体不仅自身充斥着混乱与野蛮,更是折射了西方文明社会的内在矛盾。比如影片中出现的几个白人形象大多不佳,或玩弄当地妓女或视人命如草芥,侏儒本想通过大展横幅警示苏加诺,却被其警卫所杀,男主白人记者在理想破灭后选择出逃,这再次回归类型片的套路和《杀戮战场》《萨尔瓦多》异曲同工
1、六十年代的印尼。苏加诺执政。这片的时间应该与《杀戮演绎》前后衔接的。2、游行,口号旗帜满大街。我对这类画面特别感兴趣,因为见得少。3、镜头跟着侏儒Billy进入贫民窟,男人们光着膀子闲聊,旁边漆黑的河面上漂浮着白色垃圾。4、见识了西格妮韦弗妩媚的一面,又是泳装又是吊带的又是床戏。4、几天前一艘支援印尼共产党的满载了军火的船驶离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