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FF#柏林主竞赛短片,荷兰女导演文学口述诗影像。战争纪实摄影图片串联,新社区汇入的诗人之城。
政治意图明显的散文电影,用私人历史影像记录来构建。但因为政治性诉求太强了,所以看起来有点无聊。片长也是很大的问题。
命名的那部分挺有感覺,其他無感
HKIFF48-短片单元-喜欢,本场次最佳。渐渐地诗人与写作者都被淹没在山脉、河流、植物与名族英雄之中,渐渐地歌唱也不被允许。最初以诗人命名的城市,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将不复存在。叙述交给文本,记忆喂给眼睛。动态影像主宰视觉的世界里,静帧本身也很迷人。家族叙事的私人脉络与城市记忆被讲述,可以被讲述、被听见、之后可能指向遗忘。像马孔多的雨下在每一座终将被遗忘的城市、每一处不再可考的细小名字,全世界都被淋湿。
勉强及格,太正确了/我失去的星球
#74.BerlinaleShorts以城市旧照开始,讲述随着城市变迁、政治宣传的发生诗意的消失;接着进入家庭旧照,语言切换,进入私人部分。整体松散,缺乏结构性的妙处
#10339.74thBerlinale-短片竞赛。刚看过《我被偷走的星球》再看这个PPT电影,它简直是被吊打……但是即便如此,也是有还不错的构思的(比如用诗人名字命名街道这个点)但是展开得不太好,就用了三个人的私人档案,好歹搞一下城市地图啊?能入选也就是伊朗女性这个题材……
看多几眼照片就感觉是在讲伊朗,但可能是因为刚吃完饭太困了,虽然很想多看几眼,但还是睡过去了……(私以为人类文明里的冲突远远不仅仅是把诗歌与士兵对立起来这么简单。
#Berlinale74Shorts
HKIFF#33私心⑤,喜欢看PPT
幼稚的寓言随心放置
本来是要了解一下中文片的,但是这个电影的简介是吸引我让我买下这个短片单元的票的。用过去生活的照片组成的一个电影。一个城市,过去以诗人为街道命名,后来因为战争街道名变成了牺牲者,渐渐禁了音乐,人们烧了照片,照片上的妇女戴了头巾。虽然主题很明确,在街头也看过很多伊朗变迁的抗议,但还是被这诗意的线索所打动。到了短片单元终于有了看电影的感觉,导演的立意和呈现方式也更加诚恳。
就喜欢这种矫情的故事🚬
是柏林电影节短篇系列为数不多的好片,轻松而美丽地讲了一个忧伤的故事。适合喜欢文学的观众看。
唉,可以理解。但是太应激了,以至于对比很平面,很难让没在那个城市生活过的人体会到多么可惜,也就很难觉得那么恨。所以反过来更觉得创作太应激。
逗我?目的性或许明显了还号称自己没有所指呢...
幻灯片…想起了wg时候道路改名、破四旧
我还蛮喜欢的!#HKIFF48
蛮抒情的,但看困了
很美的短片。导演很细致地从亲属和陌生人那里收集archive,构成这部诗意的散文短片。从英语到波斯语,影片从超越伊朗背景的政治叙事转入亲密的私人话语。诗人这个角度很有意思-政治对城市街道的入侵,街道和居民生活的互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