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了那句话: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少女的心思敏感细腻,在面对家庭的不和睦、同学之间的嫌隙、邻里之间的争执时,她用尽各种方法保护和处理自己的小情绪。与同学互通的信件秘密藏在岩石底下、收集各种图案的手帕最后付之一炬、无法买到自行车又不想如鸭子一般嘎嘎走路只好倒立行走、将少女时期的奶奶幻想成自己的闺蜜挚友、去印第安部落和喜欢的男孩直视太阳,偷穿姐姐的婚纱出嫁时哭成泪人,为了保护绝食的小鸡偷偷投喂......那会儿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影最接近自己理想中的那个本真的童年,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森林边缘的寂寞》。有时候觉得成年人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就是魔鬼和地狱。
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我是字母表上的Z,我不要任何人知道我。”虽然每个人都曾经是小朋友,长大后却常常忘了小朋友在想什么,珍视的收藏品和纯粹的感情。最后长大了,奔向世界尽头。
所有曾经在年少时拥有的小情绪真是让如今的自己唏嘘。
有些细节挺好的,生活在家里大孩子的阴影下,被忽视,被迫改掉一些习惯等。
互通密信,直视太阳,怜爱小动物,收集小玩意,幻想穿婚纱,因成绩单挨打……似乎是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过的经历。邻里有争执,同学有间隙,家庭有不和,然而大部分时间里孩子们总是善良而坚强。倒叙开启一系列琐碎小事,偶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于忧伤悠扬中细品生活。很喜欢那个叫Majka的孩子。
丫永远是字母表上的Z。
你不知道,我烧手帕的时候有多难过;你不知道,你没有在婚礼上出现我有多失落;你不知道,我从来都不想做字母Z。等我不再一瘸一拐,等我能够自由奔驰,我想和你,和黑鸟奔向世界尽头。我会长大,或许也会变得像我母亲那样,可是我永远记得我的童年,它并不美好,可是它永远是我生命中的安乐乡。
里面的孩子很纯真,是真正的儿童。情节发展缓慢。
于是我们将奔向世界尽头过于完美,几乎不真实所以新浪潮所以即便难过也并不代表什么,只是一时心情。
清淡啊看着很舒服
仿佛看到自己诸多年少心事,也见证了一场成长的悲喜与无常。岩石下交换秘密信笺、印第安直视太阳的女儿、养猪场的口琴音乐会,然而美好的生活也要遭逢家庭与校园冷暴力的阴霾,玛伊卡不完美的身体里藏着一颗敏感纤细的少女心。像《四百击》里安托万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海,玛伊卡也将奔向世界尽头。
有点诡秘的儿童片,烧手帕那段心酸,画面质感太差。
我们都曾是“鸭子”,是字母表上的Z,幻想着成为“天鹅”,然后带上心爱的他,奔向世界尽头。从儿童视角来表现淡淡的人生,很生活。特别是烧着手帕的时候,明明是憎恨的心情,但是听到母亲的叫唤,仍不得不应声去帮忙。得知孙女要结婚的奶奶晒起了自己葬礼用的传单,似乎在提醒着生命不过如此。
我已经接受不了这么单纯的电影了,虽然镜头很美……
斯洛伐克少年的成长,慢慢地跟着他的节奏看完,安静的村庄,农村的家园,优美的口琴,父母的管教,老人的固执,婚宴的盛会,女人的忙碌,少年的伤害,友情的抚慰,小孩的逆反,捣乱的课堂,女人的嘴舌,代际的沟壑,童年的告别....我永远是那个最不受待见的Z——重温了一场自己的少年时代,走过你我的相遇,各自奔向世界的尽头。
童年生活散文,因为跛足被同学起了绰号叫鸭子的小女孩读书放假的点点滴滴,女生里流行的爱好是收集和交换印花绣花的可爱小手帕,也有拉帮结派,家里则是普通的农民三代同堂,流畅但格局偏小,色调非常温暖自然是我很喜欢的类型,我是为了看当年的美男子米斯科金啊这时已经是中年了。
无声下看的,所以看到一半才发现主角是个小女孩,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草源的那些日子
童年碰到小时侯的外婆;各种无法言语的细腻情愫;小孩子如何忘记镜头这个怪物
长镜好动如小孩,女孩心思不好猜
孩子眼中的世界。希望这种美好能延续下去。观影过程很舒服“于是我将奔向世界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