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战建国中之云南(1939)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1938年9月28日,日机9架袭昆,被我击伤2架,都坠毁于路南县境。其中重轰炸机“台湾二四〇号”驾驶员池岛,被迫降落时误撞山头,同机6人,仅他头部轻伤,逃得活命,但次日清晨即被路南军民捉获,解送昆明。飞机残骸随之也运到,在昆华民众教育馆内(即文庙)公开陈列展览。当时,云南省主席兼滇黔绥靖公署主任龙云,认为云南防空工作做得好,云南空军在敌机首次空袭时,就取得可喜的胜利值得拍片介绍。因而由绥署政训处出面,聘请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战地特派摄影师朱树洪,由渝来昆。1939年2月开始拍摄“防空影片”,片名定为《抗战建国中之云南》。 《抗》片由云南全省防空司令部设计,影片一开始,介绍设在圆通山的该部,紧张地收发防空情况等工作,接着按步反映:巫家坝机场上作好战斗准备,随时可以升空迎敌的云南空军;云南高射炮(机枪)部队的日常训练;昆明军民在市郊挖掘防空壕(洞);......

-
- 主演:
- 类型:
- 暂无
- 地区:
- 比利时,法国
- 评分:
- 暂无
- 简介:
- 暂无...
- 评论:
- 5星全给《能文能武李延年》,其他作品水平不一,2-4星不等。李延年篇的出彩,在于战术层次的细,更在于情感的穿透力。身先士卒、尊重和信任、用脑子打仗、支部建在连上、敢于胜利,短短六集我记住了十几个人物,连最戏剧造神的坦克对坦克这种桥段都能拍出合理性来。想想那些从个人主义泛滥的现实生长出来的军事片,消解宏大叙事,让牺牲的意义变得模糊。智慧、英勇、信仰,少写一个,就是无谓的牺牲,可“为何而战”是一种相信,是容不得模糊的。导演毛卫宁说,观众太聪明了,我们做的那些子弹穿过水壶流水的细节,不是为了特写强调,而是为了战场真实气氛,观众全都看得到。可不是么,中国观众配看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