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昌寿师傅送给廿二世纪斫琴人的六十课(2019)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关嘉汇
- 主演:
- 蔡昌寿 / 蔡昌寿斲琴学会等
- 评分:
- 9
- 剧情:
- 蔡昌寿斫琴学会成立于2011年,致力延续和保育斫琴古法。2014年,香港的斲琴艺术获国务院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后于2015年,获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资助,拍摄纪录片《蔡昌寿师傅送给廿二世纪斫琴人的六十课》。就在纪录片完成的2018年,国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蔡昌寿正是其中一位。影片历时三年拍摄,细致地记录下斲琴的“寻、斫、挖、镶、合、灰、磨、漆、弦”九个步骤,把蔡昌寿的教育全面收录保存,向公众介绍这项逾一千八百岁的艺术。...

-
- 主演:
- 蔡昌寿 / 蔡昌寿斲琴学会等
- 类型:
- 青春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5
- 简介:
- 太动人了 苏童两句就把我说哭 “我记得他的温度”“我身上背了一个文学的圣洁灵魂”...
- 评论:
- 阅读是人生与一本书的相遇,它会打开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喜欢余华的这句话,阅读让我发现内心是丰富和宽阔的,可以接受自己没有见过没有了解的世界和思想。节目的设置非常好,以很典型年轻人的口吻去与知名作家讨论阅读的意义,名著的价值,流行文学经典文学的区别。请的嘉宾也很好,苏童余华都是言之有物重点是完全不高高在上的优秀作家,没有知识分子的傲慢和不切实际,是非常好的引导者。后面聊的闲天太多,跟书没太大关系,聊上作者的生平八卦了,有点没什么内容。读书吧朋友们,做一个有趣的人
- 文学,俗一点再俗一点。纯文学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词,文学本身是要求通俗的,因为文学是面对大众的东西,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都是俗的东西,最早古文它是看不起诗的,词和诗比起来,词就俗,诗余才是词,词余是元曲,就是因为俗,文学才有了地位。文学本身能够俗的话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作为写手来说你要有俗的精华,大雅就是俗。纯文学就像酒精和糖精,没意思,文学要浑然 天然。——叶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