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奥斯威辛到耶路撒冷 De Auschwitz à Jérusalem(1998)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Serge de Sampigny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1948年5月14日,在特拉维夫,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发表了一项历史性的宣言,让在场的数千名目击者热泪盈眶:以色列国的建立。这篇演讲被全世界的犹太人欢呼为他们最珍视的愿望的实现,标志着长达两千年的流放的结束。对于大屠杀幸存者来说,以色列的诞生提供了慰藉和希望。然而,对于700,000名将流离失所或被迫离开他们在这个新生国家的家园的巴勒斯坦人来说,这标志着一个不公正的篇章的开始。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深入探讨了持久冲突的起源,涵盖了从最初的纳粹迫害到今天的事件,包括悲惨的出埃及记和联合国1947年对巴勒斯坦分治的投票。它提供了公正而细致的叙述,揭示了复杂而持续的斗争。...

-
- 主演:
- 类型:
- 灾难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7
- 简介:
- 对这种明君力挽狂澜的主题不喜,结合时代背景,本质还是为封建人治站台招魂。但是演员表演精湛,剧情抓人...
- 评论:
- 国剧的巅峰,竟然直到今天才看,实在是后知后觉了。都说是康乾盛世,现如今才知道其实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的改革家其实是雍正,而恰恰是乾隆把老子生前做的很多改革都废掉了,一切又都回去了。所以说,清朝真正开始走下坡路其实是从乾隆开始... 所以说:1. 大国政治的繁荣和衰落其实都是有滞后性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乾隆其实真真正正是盗窃了老爸的功劳,就像是里根种的树结果多年后被克林顿摘了桃子。2. 依靠任何个体精英来挽救一个国家到头来都是徒劳的,哪怕是“有国无家”活活把自己累死的雍正,最终也只是延长国祚几十年而已;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可以与时俱进的体制,能够适时调整各阶层间的利益分配,调动所有人的能动性。但是,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