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一次纪录片制作团队的面试时有幸看过完整版惊为天人多年后在b站看了播出版神性皆褪我不知道是记忆的问题还是成长的问题还是纪录片频道的问题
用英格尔德的制线活动来解释倒是很有意思的。没找到电影,2019年还只是入围的提案。看了两段二十分钟节目。那种在展览面前焦虑不足的心情太熟悉了。画黑板一段动人心魄,但之后一句“我们要下班了”这种管理上的诸多刻板要求限制让人觉得很难受。这就是卖画的意义啊,要不然被这样管着可太恶心了。《唯一的门》(久石让配乐,有点出戏)里到单向空间果然自由舒坦多了,许知远还挺可靠。拿活人做看板猎奇,但流量管饱,各取所需。而且正因为心里有杆秤,本就不用担心随波逐流,“别人打扰不了我”。“(看完展览)出来后像死亡了一样,回到原点,但原点已经不在了。”“我没有去谈恋爱(其实还是有幻想),也没有去吃喝玩乐,我把我的生命放到这么轻的一张纸上”。“我只管耕耘,不管收获。”汪化说话不太有语法结构,为我学日语打了气。
府中15看的30min短片版,很震撼!
与艺术一起前进,你会发现她才是真正的艺术家,7分。
我今天太痛苦了,痛苦到对我最爱吃的柑橘食之无味,我要怎么样才能找到可以抚慰灵魂的东西?
去年在学校的展上见到汪化女士和她的作品,纯粹是被那简单的线条中蕴含的纯粹而热烈的生命流淌所吸引。记得现场还有一位港籍艺术家和陪同他的花枝招展女助理,这位女士总是堂而皇之地学术凡尔赛式提问,汪女士的表达虽然磕磕巴巴但总能用最质朴真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高下立判。深入汪的内心和生活日常,更能看到真诚的闪光,她渴望拥有圣人的情操,害怕委身生计的麻木,觉得卖画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她纠结她焦虑都是她善良易感的投射。记得那个画展的导语第一句是迪伦的“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自己”,盼汪化女士好。
她自己看起来并不焦虑就这样存在着但是也希望有人欣赏她的黑板/艺术家这么看还是一种职业是某一种程度上的表演你的自娱自乐要与他人发生关系/如果没有关注的存在你还会那么去做吗/做自己真正need的事情剩下的有也好没有也罢
满分,沉浸在梦想里的痴狂透过屏幕也能感受到,难能可贵。盼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