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约翰-山姆森作品集 The Films of John Samson 1975-1979(1979)
- 标签:
- 纪录片 / 短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John Samson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尽管在国际上并不出名,但在70年代的苏格兰及英国纪录片界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创作者。他的作品记录下了特殊时期英国人的生活和逐渐兴起的另类文化、反传统思潮、朋克革命等等,是想深入了解70年代英伦社会的人所必看的。而在拍电影之前他曾当过学徒,组织过罢工,参加对美核武器抗议活动而被捕入狱,还是60年代末英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后来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被记录者的想法有所帮助。从1973到1983年山姆森一共只拍摄了6部短片和一部50分钟的中片,83年的《THE SKIN HORSE》获得了著名的“皮博迪奖”(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 1)《箭》(ARROWS),1979年,32分29秒,彩色,英语。 影像记录下世界飞镖冠军埃里克-布里斯托(Eric Bristow)的生活。这位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飞镖大师略显孤独的私人生活,在公众的视线下......

-
- 主演:
- 类型:
- 文艺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8
- 简介:
- 两颗星只给原著 整个项目的割裂感非常强,也可以说类型定位不清晰 如果你怀疑是不是主创团队没有吃透,看看选角就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答案了。明明是校霸偏要伪装成小可怜的校园卧底,从风犬少年片场跑过来的周依然,还有小说卖家秀和买家秀的东百女神,小说仅存的文学性被身兼编剧的作者本身毁得一塌糊涂...
- 评论:
- 读过原著,所以对多线叙事和不断跳跃闪回的时间节点并不感到迷惑,反而更清晰地看到人生不公和迥异命运在青春期时露出的端倪和埋下的线索。少年的校园往事,包裹着冷冽血腥的重重罪案,是对八零后高中岁月的集体回眸,也映射了千禧年成人社会的真实横切面。一边是东北铁西区的下岗潮,一边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一夜暴富。在那个并不遥远的动荡时代里,那些率真良善追求公义的人只能火中取栗以身殉道,而那些噤若寒蝉明哲保身的人才可以闪转腾挪龃龉前行。所以北岛的那句诗在今天依然适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代阵痛将不同阶层的人甩脱归位,钉死在各自的命局中。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一直坚守,只有人性的光芒与阴翳在暗中明灭起伏,如同防空洞里那不足为外人道的一夜星光。
- 对欧豪刮目相看,演技可以,只要不演帅哥人设。原作者作编剧原汁原味,如果回忆杀少一些会更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