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混乱与早期的悲伤 Unordnung und frühes Leid(1977)
- 标签:
- 剧情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弗朗茨·塞茨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无序与早期的悲伤”并不属于卢基诺·维森蒂的《威尼斯之死》和两部《巴登布鲁克》的同一范畴(1923年由格哈德·兰普雷希特执导,1959年由阿尔弗雷德·魏登曼执导),这两部影片随意游离于原著的文本和精神之外。这里的目的是尽可能忠实于曼恩——事实上,是为了挖掘作家的个性和思想,以揭示和解释1923年通货膨胀年的政治和社会冲突。……是的。 《混乱与早期的悲伤》是一个历史教授(曼恩的另一个自我)在1923年(这个故事出现在1925年)带着对错误的遗憾回顾的自传体故事;同时,他解释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面对自己的良知,如何“成长”成对过去的新理解和解释。 科尼利厄斯教授被迫在他的历史讲座(席勒的《唐·卡洛斯》再次出现)中良心地回顾他七年前写的民族主义政治篇章。通过与学生赫尔格塞尔(hergesell)的对话,冲突加剧。赫尔格塞尔表现出“新一代的精神”,比同龄的孩子......

-
- 主演:
- 类型:
- 戏曲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6
- 简介:
- 被消费主义荼毒的狗血编剧...
- 评论:
- 动不动强行离婚 说难听🤮教坏现代人 恶心! 一个婚姻 男女一起来关注和支持 少了谁都会失衡. 希望编剧以后不要这样 教坏青年人的思想
- 必须快进着才能看,多数国产都市剧的通病它都有,但这不是最大问题。最令我不舒服的是集末拍摄摆早点摊一家人的短故事。底层百姓不应该用来被观看和做点缀、被用作衬托有产者内心空虚的“平淡的幸福”,这无非是另一种刻板印象而已,并不能因其表面上是“好”印象就说它不刻板或确实好。什么时候影视作品能正视底层百姓的痛苦、不安甚至空虚(谁说底层就不会空虚?)等等一系列真实且复杂的心境,影视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才真的进步了。你这里只拍人家和谐幸福满足了,怎么不拍城管追着小贩喊打呢?怎么不拍孩子没户口上不了学呢?很显然,这一家都是本剧在讲述有产者生活后为了找补“正能量”而设置的“工具人”。哪怕在这样一部电视剧的人物设置里,被牺牲的也是底层,就别提社会生活中的真相了。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