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隔夜愁”到百日鲜——贮存西红柿的哲学(1971)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新闻纪录片仍然在歌颂工农业建设成就与人民生活欣欣向荣,如《丰收喜讯》(1971),《工人阶级创奇迹》(1971),《靠毛泽东思想打开了聋哑禁区》(1971),《从隔夜愁到百日鲜——贮存西红柿的哲学》(1971),《种花生的辩证法》(1972),《工业战线上的凯歌》(1972),《 祖国大地新气象》(1972),《喜看农业大丰收》(1973),《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1973)、《金稻银花齐跃进》(1973)、《林茂粮丰气象新》(1973)。 其中,影片《从隔夜愁到百日鲜——贮存西红柿的哲学》(1971)描写的是:“北京市崇文区副食管理站实验小组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运用矛盾论解决贮存西红柿的一系列问题,使极易腐烂的西红柿能够较长时间的贮藏和保鲜。影片条理清晰,层次鲜明,有说服力。探索用纪录电影表现哲学思想,取得了成绩。”...

-
- 主演:
- 类型:
- 历史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3
- 简介:
- 角色扁平樣板,不鮮不活看得睏極,...
- 评论:
- “他人皆地狱”。萨特的这句话我们大多只会站在本位思考,其他人都是自己的地狱;但其实我们也是“其他人”,即我们也是别人的地狱;没有人能够完全离开“其他人”或跳脱出“其他人”的身份而活着,所以人人互为彼此的地狱。这是这部戏给我最深的触点。(PS:全员戏好,吴慷仁&温升豪每次都能百分百融入角色,贾静雯攻气十足的御姐气质要是在十几年前拿出来演倚天,那版赵敏就不会太甜姐儿了,或许更好。)
- 很难得,前三集非常好。台湾影视这几年在类型片的开拓和尝试上终于真正的有了曙光,在恢复元气了。优点太多就不说了,缺点还是略过度依赖戏剧冲突和巧合,情绪宣泄略泛滥,有点主题先行,后期稍微疲软拖沓。期望的是能更冷静细腻,丝丝入扣的一层层剥析社会议题。不过总体来说,真的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