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北来的人(2006)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林家安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现年四十三岁的女主角从小生长在台北县三重埔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赌场、妓院、流氓、武士刀司空见惯。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从台西乡到台北讨生活的阿朗,阿朗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两人一起回到云林的故乡。敢说敢做的女主角却也面临农渔村父权社会有形无形的压制与伤害,最后导致忧郁症复发,面临了彻底顺应环境或解放自己、去或留、生或死的挣扎,以及如何重新建立个人价值观的省思域决择……。 导演长期在台塑所在的云林沿海地区,从事环保运动影像纪录;本片两位主角也正是当地草根运动的传奇人物。然片中将运动的高亢悲情色彩,全部归零放松,在深厚情谊的前提下,将被摄者还原为一对苦于性别政治角力的平凡夫妻。当台北媳妇对大家族的种种不适应,变一种病症,生命的缘分是否就该转折,出发前去寻找新的方向?...

-
- 主演:
- 类型:
- 纪录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4
- 简介:
- 说句心里话作为东北人真觉得拍的耐心而扎实,尤其是那些逼真的细节和对话。但我真的不满足,我妈的表姐放高中第一名考大学的成绩为了占一个当工人的名额而早早下岗去卖服装最后做传销骗钱,最后被判刑,我的表舅下岗后成了一个小偷,后来做了农民。当然那个时代过去了,但里面的疼痛太多,不能仅仅是“雪从过去下来”就行了,那不是雪,雪在这里不够。我太喜欢这部剧而非常遗憾它没有讲好、或者仅仅是利用了那个铁水般冷却的坚硬问题。东北一整代消亡和作为92年南巡“不顾一切代价发展经济”的那个代价,被处理的有一些轻盈而温吞。钢水不是化了一个港商,太多的人和疼也不是秦昊“鸡架涨价”就能一下唤起的。这个剧把一些我最关心的问题处理的太温情。对我来说真不是往前看的和解,现在还不是。不是这样流着泪抒情“再回首恍然如梦”。但是依然很好...
- 评论:
- 如果国内的男性导演再不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看待女性的角度,很难再突破
- 结局已经不重要了,这剧不是悬疑剧不是碎尸案,不是共和国长子的没落,是历史的变迁对小人物的冲击,是漩涡中心所有底层群众。一眼望去,都是无奈和无力挣扎,努力活着的是自己,拿起刀毁灭的也是自己。王响永远困在了儿子死去的那个秋天。真是漫长的季节,穿插的喜剧却是最大的黑色幽默,是生活的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