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叫文艺的话,那可能是我能忍受无聊的极限了,蔡明亮的训练营的学生出来的东西,感觉只是一味的模仿定机位和长镜头,很多都毫无意义,所谓镜头里的真实感是不错,可是我那和手机去街上溜达着拍也真实,可这真的叫电影吗?我在“first主动放映”影展上看的,《寻找coco》的导演的解答让我更加失望,强调他拍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并没有想表达的,想到什么就拍什么,然后靠后期随便剪的,说因为某个片段拍烂了所以加了某个片段。我真的不苟同蔡明亮教他们把矛盾冲突剪吊,把清晰的叙事剪掉,如果只是遵循“拍电影,并不是导演有什么想表达的观点,而是导演看到了有趣的事,然后拍下来分享给观众”的观点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做是导演,我觉得这反而是对导演,编剧,演员等职业的一种亵渎
请不要为了实验而实验
無聊
从一个塑料袋丢了半天开始,阿华和他的“女模特”的相处,送还,寻短的koko,一直在路上的白夜,依偎在公车上的白色蝴蝶,尘埃落地的土被扬起,童心常愉,最后的小院节奏一个比一个慢,细节一个比一个多,更多的是呈现空间感之于各个人物的生活,之所以没说中间的直播日常,是因为其偏执或是癫狂。
不想说什么,几位老师已经狂批了这部电影合集。我,真的,在观看时特别想睡觉,真的具难看,单就片子而言。这些青年导演完全被蔡明亮所束缚,所以才有了这些灾难性作品。
尘埃落定的土被扬起。
反正我很喜欢啦
有两部还挺喜欢。一个是讲人性分裂,一个是女孩关于自杀的阐释。(其实我就是喜欢美少女嘞。
在高速现代化的社会,我们穷尽一生,在偷偷练习表达自己的感情。爱欲因为文化传统都是禁忌,代际甚至是人际,都是用尺标示的不可忽略的距离。信息高度发达,网络也见缝插针地将每个脆弱的灵魂肢解,所以替代说话的,更多是脑海里的回响、沉默、独自落泪,还有因为或多或少来自认知差异的大小误会的互相伤害。这种疏离中的感情,在经过精致修饰或是无数次试探后,不知不觉变成了代表现代人的群像。
短片們都能在nowness官網看到。尤其喜歡《阿華》《尋找coco》中跑馬燈那段拍得極美,破碎凌亂,粗糙但富真實感《送還》的攝影考究,像是對蔡導的《你那邊幾點》裡思念已逝親人的情節做延伸
FIRST训练营尊重并推崇青年创作者的个人表达探索影像更多可能性的同时肃穆而庄严的体察时代社会个体生活
实验电影已经变成了=毫无逻辑的镜头组合+不论做什么都神情抑郁的角色+高度文学化的台词+稀里糊涂的叙事+虚无缥缈不知所云的整体内容。仿佛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的片子打着实验电影的旗号,让人看不清哪些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我只想问:什么时候“看不懂”成为了先锋的代名词?
这么闷的片子我还能看2遍hhh,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眼前一亮的《阿华》《公交车上的白色蝴蝶》,而其他的短片不知所云或流于表面,我挺纳闷“无事”在这里是“无聊”吗?这批青年导演还是没抓住“无事”的生活状态。
看了这组片之后,真正明白为风格而风格化是多么可怕。
概念体现的不错其中郑陆心源的部分真是好啊手持dv的摄像感最后两人互交的长镜头令人动容蔡导也行某一时刻还是发生在周围中长镜头长美好也放大了几倍不错
都2019了还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随便来个神经病都可以说成是抑郁症,来几场尬聊都能说是洪尚秀,导演门槛未免也太低了。
一般般,有的短片能吸引我看下去,有的真的快要睡着了。
正在看,闷到我直接来写影评。只能说持鼓励态度吧,但好几部太刻意了,本伪文青都要睡着了。
和寻找koko的兰导演交流后,发现其实蔡明亮和贝拉塔尔对这个集子的意义,可能就是来探探场子。毕竟老塔来了之后就爬青藏高原去了。
我不喜欢,极其不喜欢。不是针对某一部,而是这个合集。如果摘出某一部,我或许会耐着性子琢磨一下,但是把这十部合一起……闷的我那个难受啊!除了《直播日常》以外,剩下的九部全是一个调调。先锋也好实验也好,不是滥用长镜头,不是拼命的削弱剧情,也不是刻意设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