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陪外地朋友回了趟老家,但装北京人不说家乡话真的两边不讨好了吧。很接地气直指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环保是引子主要还是城乡发展的个人利益冲突,长镜头黑白画面的文艺腔调给电视或话剧的表演台词提升了电影质感也反衬了复杂的情感,映后谈对主创增加了好感,就是导演的表达私货还是过多。百老汇。
7.3一只鸟,几组人。挺喜欢台词,至少大部分时间都在说人话,康文刚回村同学聚会那场戏格外好,原老师的存在感控制得很好。几个情绪和动机的偏转略生硬,不喜欢结尾,孩子奔过去就收,或者把最后一场戏台词都删了。
【CCTV-6】从朱鹮这种珍稀鸟类的保护入手,来切开乡村青年生活现状,结果是两个主题都没怎么讲好。倒是一口亲切的陕西话让人很有代入感。
不到400万经费做到这样很不错。拒绝说家乡话是导演个人经历,很多情感也是导演的个人表达。因不想重复黄土地所以做成黑白。主要演员来自各个话剧团,带来了舞台痕迹也带来了趣味,让片子不那么像纪录片。环保和朱鹮是麦高芬,带出的人情才是重点。不讨观众和其他角色喜欢却担当视点的主人公是一步险招
如果是供中产阶级去消费的一种“乡土生活方式”标记,那就难堪了。另一个,导演说希望观众忘记他的存在,但掩盖不了缺乏彪炳的影像风格这一短板。印象较深刻的是,剧本使人无法舒服地站在一个预判的位置,因为它做到较enigmatic的一点是,没有角色是大比幅的正确orvillainous
格局略显小,结尾泪目。
2.5。脑补了康文和任万鹏的耽美文。演员有的在演小品,有的在演话剧。环保片到最后因为友谊和初恋变成了啥?调成黑白是为了让朱鹮飞那一分钟的特效更自然吧……
很失望,摄影和美术很棒,几乎可以媲美长江图,但是演员的表演太差了,有几幕群戏(尤其结尾打电话那段)简直就是在演小品,电影感觉是为了怀念同窗情的校园电影,两次黑白转彩色太投机,结尾很不负责任,为了同窗情放弃环保?这个价值观真的震撼到我了。。见面会的意义就是听朋友来夸电影的?
【百老汇电影中心展映】低配版《杰出公民》。整部电影的台词、站位设计感很强,尤其是两场站在高坡的对话戏,极为刻意。阴魂不散的原老师设定也不新鲜。有意区隔方言与普通话,意图表达北漂人“回不去家乡”的状态,但效果很一般。黑白影像与无配乐也并没有与影片相辅相成。勉强三星
离开故乡的人无家可归,同时也到不了那些形而上的远方。隐隐感到受题材限制太大,情节就事论事甚至枯燥,有一种想要拔深要升华的劲头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因此黑白显做作,怀旧也显做作。人物还可以,死者老是回魂也是尴尬。又一部导演说“开始就想做黑白”,结果全是灰度也不考虑光的电影。
城市与乡村的意识对抗,有乡土文学的气质,很不错。简洁而不简单,故事有张力。导演说喜欢把自己隐藏,可其实最后两段彩色镜头的戏还是露得有点多了。
环保外衣下的乡愁内核,近乡情怯大抵如此~
年度华语电影十佳备选。
第一次只看了前半段,第二次看完了,感觉高开低走,后面的拍摄方式没有满足我的期待。
味道出来了,到我还是喜欢江南
调度的形式感很强,主题有点尬,观感说实话不ok,和导演的电视剧相比多了钻营,不太走心
电影院空调坏了,太热,剧情还可以
多重主题,却都停留在浅尝辄止,导致完成度不高,和观众共鸣较弱。有些情节和镜头太刻意。
「要生存還是要發展」似乎只是該電影的外殼,「故鄉是否回得去」更像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內核。不知原作更側重於哪面,當天該問問導演的⋯⋯實在太後知後覺。
作为很有资格代入的人,感觉其中乡土元素和冲突真的是做的相当到位,再加上老师父母往事的纠结,能塞下这么多内容相当不容易。导演也说自己想拍的不只是环保,是为了提出问题(不过确实像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些两人戏群戏有话剧小品感的缺点应该还是存在的。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不一样的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