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这部电影,小学或者说少年时,是一段缺乏足够的智慧明辨是非,又没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说不的岁月,有的,只有多余的敏感和过得特别慢的时间。即便到了今天,去看别人的演绎,都会感到一阵窒息
女人之间是不是永远都这样,从三岁到三十岁,一点长进都没有。
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想的要复杂的多,任何讨厌的成年人的样子不都是在孩童时代慢慢累积起来的么。
最后那个镜头,两个人的目光在互相试探,太细腻了。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应该在某个阶段经历过被孤立之后才能变成现在更好的自己,我很喜欢她弟弟说的那句话:“如果我再打了他,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玩,我只喜欢玩”,很简单的一句话,充满哲理。
人类的可怜在于一辈子都在寻找归属感,不管是爱情、友情、亲情,总是害怕被孤立被抛弃,直到成年,有的人知道孤独一生不可治愈,爱情、友情都不可以,所以只能学会与孤独相处。有的人,一辈子试图在亲密关系中寻找孤独的避难所,最后伤痕累累。
大人怎么会注意,小孩指甲盖褪掉的凤仙花液,盒子里编制好送不出去的手绳,躲避球赛总是第一个被击落,英语测验总是成绩平庸。大人说小孩子不就是上学读书和朋友玩,自己却在天桥上烂醉,在空床前发呆,在海滩边只会抽烟,不发一言。若经受过日光下没有归属感的凌迟,当生活再殴打你时,便不会再还手。
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独立电影,无论是题材、故事甚至是演员都这么的出色,没有花俏的拍摄技巧,没有大咖,有的就是十分贴近你我的真的是很日常而且就真的发生在身边过的故事,能让人产生如此大的共鸣,这几位小演员真的演的很棒,那种初见的生疏,友情产生裂缝后的尴尬,甚至是情感的爆发都拿捏得十分棒
想起了自己高中的时候,曾经孤立过别人也被别人孤立过,这似乎是女生之间常见的小把戏。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的脸从我眼前掠过,想起那时候面对“你最近怎么不理我了”回避的眼神,想起体育课冲过去“你为什么要污蔑我”的质问,想起在好朋友班级门口哭得站不起来的自己
最可怕的就是若无其事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的人
“那什么时候玩啊我打浩然浩然打我然后我再打浩然浩然再打我那我们什么时候玩啊我只想玩”
题材很关怀,拍摄很细腻,但总觉得成人为她们设计了一个反转太多太戏剧化的剧本(也许为了折射大人们的现实),以至于像在看儿童版甄嬛传,感叹这么小就要开始撕逼(并不是真实中没有,但不至于这么drama吧?)。而在角色塑造上,善雅被剧情拉扯得性格略稀薄。
一部完整流畅的电影,首先儿童视角已经难能可贵,质量赛过主竞赛。上海入梅的第一天坐在闷热的黑匣子里感觉把磨人的童年又过了一遍。与其说是儿童片,受众想必是曾经经历过敏感,被排挤童年的成年人。一路揪心与胸闷。孩子的世界没有对错,但就是这样的灰色地带让人生拥有了最初始的伤心。
今年實在太喜歡這部了所以鼓勵性多給一星完成度高寫實而且真的非常細膩導演重點關注對象兩個小朋友的演技也真的太讚其實看完真的心塞童年並非那麼純真美好成人的爭鬥貧富懸殊其實早已扎根在小孩的世界同類型的比優雅的謊言要好
女生间那复杂的友情,形影不离,嫉妒,背叛,孤立……拍的那叫一个精准。果然是女导演拍的。同伴交往就是这样残酷无情,谁比谁更狠。小团体的排外性。结局还算有一抹暖色。成长从来都是蜕皮般的阵痛。四星
童年有过类似经历看的时候基本全程都有想哭的冲动吧之前自己也被孤立过也有为友情妥协到自我主义主导的过程最后类似开头的场景对视想必是友情的愈合特别喜欢李善的弟弟说的“我打他他打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玩呢”的叙述幼稚的口吻却道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理解
令人惊诧的细腻,无论是从人物的刻画,情绪的捕捉,还是故事的表达,全然是孩童世界那种天然的敏感与复杂,甚至可以看到亚洲文化里那种独特内敛的气质。小演员的表演也完全不露痕迹,让人恍惚回到年少时那种低矮的视角,每个烦恼都无比巨大,而一个朋友就可以填满整个世界。
小孩之间的欺压是最恶毒的,小时候就因为又穷又丑被同学和老师排挤。现在长大了,还是那么穷那么丑,倒也逐渐习惯了起来。
想起“第七大陆”里的萝莉。女孩演得非常好,从开始心疼到结束。小孩的事情真是特别的“小”。不过还是觉得整个故事太着重“现在”,我其实更想看到的是“将来”,时过境迁她们会怎样?
最后那个镜头,两个人的目光在互相试探,太细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