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thelandscapereflectedtheimageofpowerinsociety”五月、May,メイ、命
集左翼政治与文艺于一身,贝鲁特与现代东京juxtaposition。作为传记,它讲述的人生经历还是相当有意思的。左翼导演去戛纳电影节,绕路巴勒斯坦,却留在中东25年,追随赤军搞世界革命,最终胶片被烧毁,他也锒铛入狱,被遣送回日本,再不得出境。结尾他说,如果没有在中东滞留25年,一定拍出了许多好电影了吧,可是作为一个酒鬼,如果一直留在日本,也可能20年前就喝死了。生活真奇妙啊,那么多堆叠的抉择和经历、改变生命轨迹的一个个转角,回忆起来却轻描淡写,一小时便交代完毕了。
因为正好读到马然老师写的”足利正生的风景论和富田克也电影”的一张。结果就去搜了足利正生的“AKASerialKiller."真的是很独特的电影,让我想起香特阿克曼的《家乡的消息》,但是不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还是第三人称得纪录。结果就看到了EricBaudelaire这哥们的访谈,今天很巧,MUBILibrary上线,竟然就有这部电影。。风格上借鉴了足利正生的风格,讲一段尘封已久的电影史。讲述的是足利正生在黎巴嫩准备拍摄毛左巴勒斯坦人阵和重信房子领导的日本赤军纪录片的故事,但穿插着也有重信房子的女儿对母亲和自己身份的回忆。用与一名纪录片导演的互文穿起日本赤军领导人母女的传奇一生,真是很有意思。当然重信房子很像三毛,但是是"文艺女青"的两种极端:三毛拿笔与荷西迷失撒哈拉,重信拿火箭筒与丈夫去以色列炸人,六七十年代的青年真是疯狂。。。
Anabasis/ここにしかない。发现法国电视台在1974年播赤军派恶行时的电视报道直接使用了若松和足立在PFLP里拍摄的片段,也属于一种massmedia的(无)影像剥削。
风景可以抵达历史,言语可以抵达记忆,重信五月的声音可以抵达重信房子的影像,21世纪的东京仍然可以抵达20世纪的贝鲁特。或许会有一个彼处在此处诞生,或许会有一种虚构能够抵达现实,这种可能性定义了“艺术即政治”。
牛逼
给女儿起名叫may(命)我的天。。如果在日本一定会拍出很多有趣的作品但在日本也可能二十年前早就喝死了哈哈
述說著過往的風風雨雨不帶激情,彷彿是很久遠的神話了,但抽掉聲軌的風景卻又是如此地貼近觀者。足立正生講起故事時就像個祥和的老人家呀。
足立正生讲述日本赤军的故事以及他从片场到巴勒斯坦黎巴嫩的历程,而领导人重信房子女儿重信命讲述了她与众不同的生活和对父辈和母亲的印象。纪录片穿插了不少番外篇,多为足立正生早期的左翼电影。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使用的手法同叙述永山则夫的那部电影较为相近。本片以房子之女メイ的个人叙述为主线,通过她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自己身份的确认与追溯,去提供一个侧面。在话语主体被资本主义占领时,一个强有力的“野党”般的存在也是激发整体社会活力、推动民主主义走向完善和健全的重要体现。
看过两回,一次在台北,一次在上海,都是在美术馆里,都是匆匆没看完。但还是觉得很不错。故事比较厉害。
超8画面的时代感太强了从而变成了一种类似时光机器的介质将千禧年代的世界伪装成了革命的6-70年代同时它强烈的同化能力塑造了贝鲁特和东京的连贯质感而may(命)的英语和足立正生的日语互相渗透到对方城市的影像当中。足力自己的影像和其他电视录像片段作为记忆回返以小框格式嵌入。革命年代的记忆在当代却只能用超8悼念的形式展开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哀
m+//thepointistopursueahereelsewhere
对赤军没什么兴趣,但本片也采用了「略称」式手法,结合风景和声音。足立正生讲到他拍「略称」时关于风景论的看法很棒。風景というのはその時代の権力の姿はそのまま立ち上がてきたのだろう。どこに行ってもここにしかない。つまりここの続きだ。
当时好像没看完超八影像加旁白像在看别人做梦梦里是他们的过去看到点结尾然后看了开篇~其实还蛮想完整看一遍的May的声音适合讲故事~
70年代开始的流动,足利正生重信房子重信五月的relocate。年轻革命者的异乡总是夹带着幻想,身体在何处就应该再确认一种here的状态啊。
足立好可爱啊,nohereandthere,needtofind'here'elsewhere..也是太罕见的日本人,好奇他和zcz的交往
partofeflux/叙述的平静与激烈的电影片段形成对比有过那样的能量koko&soko
導演的拍攝剪輯模式大有向足立正生的《略称・連続射殺魔》的致敬。在重信五月和足立正生的交替式自述中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和感慨。PS:法國電影人有多愛足立正生啊?上年還有一部《老左正傳:足立正生鬧革命》……